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升本)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是一個計算機系統與網絡兼顧的計算機學科寬口徑專業,旨在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具有自主學習意識和創新意識,科學型和工程型相結合的計算機專業高水平工程技術人才。
國民教育系列專科及以上,凡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不受性別、年齡、民族、種族、宗教信仰、財產狀況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報考 。
須具有大專以上畢業證書,年滿18周歲。
《計算機科學導論》、《C 語言程序設計》、《離散結構》、《數字邏輯》、《面向對象程序設計 C++》、《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與系統結構》、《JAVA 語言程序設計》、《操作系統》、《數據庫技術》、《計算機網絡》、《軟件工程》、《編譯技術》、《人工智能概論》。
2.課程內容簡介
(1)《計算機科學導論》課程主要教學內容:從最基本的信息開始,逐級深入地講述硬件及硬件架構、軟件及軟件架構、程序設計語言、計算機中的數據、計算機應用及發展方向。通過課程內容的學習,使學生明白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同時,強調相關基礎課程對計算機學習的重要性。
(2)《C 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主要教學內容:C 程序設計語言及開發環境概述、數據類型與表達式、結構化程序設計基礎(順序、選擇、循環三種基本程序結構)、數組、指針、函數、編譯預處理、結構體類型、文本文件操作等。通過課程內容的學習,使學生理解結構化程序設計的基本思想與方法,熟悉計算機求解實際問題的基本過程,掌握基本的程序設計思想、方法和調試技術,從而具備基本的問題分析、數據表達以及算法描述和實現的能力。
(3)《離散結構》課程主要教學內容:以離散結構為主要研究對象,涵蓋了與計算機科學直接相關的大部分數學領域。主要包括數理邏輯、集合論、代數系統、圖論等四部分內容。通過課程內容的學習,使學生獲得數理邏輯、集合論、代數系統、圖論等方面的基本概念、理論和運算技能,培養計算思維能力,注重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與自然科學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數字邏輯》課程主要教學內容:用數字電路進行數字系統邏輯設計,而數字系統由各種邏輯功能的邏輯部件構成,邏輯部件按照結構不同可以分為組合邏輯電路和時序邏輯電路。通過課程內容的學習,使學生掌握邏輯代數的基礎理論,掌握數字邏輯電路的基本分析和設計方法,掌握簡單組合邏輯電路的分析與設計,并能設計簡單的同步時序邏輯電路。
(5)《面向對象程序設計 C++》課程主要教學內容: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概述、C++程序設計語言、類和對象、繼承與派生、多態性、模板和異常處理、輸入輸出流等。通過課程內容的學習,使學生掌握面向對象方法學的基本思想、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運用面向對象的理論和方法、用 C++語言、以面向對象的方式進行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能力。
(6)《數據結構》課程主要教學內容:算法、線性表、棧和隊列、串、數組和廣義表、樹和二叉樹、圖、查找、排序、文件等。通過課程內容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各種數據對象的特性,學會數據的組織方法和把現實世界中的問題在計算機內部的表示方法,以培養學生基本的、良好的算法設計能力和程序設計技能;通過各個教學環節逐步培養學生具有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自學能力。
(7)《計算機組成與系統結構》課程主要教學內容:計算機系統概述,系統總線,存儲器,輸入輸出系統,計算機的運算方法,指令系統和 CPU 的結構與功能。通過課程內容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單處理機系統的組成結構以及各功能部件的組成和工作原理,幫助學生建立計算機的整機概念,并對一些新技術、新產品以及計算機硬件的發展方向有一定的了解,從而為進一步學習計算機本專業后繼課程和進行與硬件有關的技術工作打下基礎。
(8)《JAVA 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主要教學內容: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基礎知識和編程思想,包括 Java 語言概述、Java 語言基礎、程序流程控制、數組、類和對象、繼承與多態、Java 類庫、Java 的異常處理、圖形用戶界面 GUI、Java 的輸入輸出、多線程、網絡通信等內容。通過課程內容的學習,使學生領會 Java 語言的基本特征,了解 Java語言的發展方向,掌握面向對象的思想和程序設計方法,培養學生用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思想和邏輯思維方式進行計算機編程,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在軟件設計過程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動手能力,使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得到共同提高。
(9)《操作系統》課程主要教學內容:操作系統緒論、操作系統用戶接口、進程管理、處理機調度、存儲管理、文件管理、設備管理等。通過課程內容的學習,使學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操作系統的目標、作用、基本原理,從資源管理的角度理解操作系統的功能和實現過程,幫助學生建立計算機操作系統處理問題的思維模式,初步掌握設計系統的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養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啟發學生將該課程的知識引入到其它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學習和實際應用中。
(10)《軟件工程》課程主要教學內容:軟件工程的范疇、軟件過程、軟件生命周期模型、軟件需求、面向對象分析與設計、實現與集成、測試、維護等。通過課程內容的學習,使學生掌握面向對象的分析與設計技術,并初步理解軟件工程的復雜性,能夠為較復雜問題提供合理的解決方案,包括問題分析、基本的體系結構構建和設計方案折中與選擇,利用軟件工程方法提高程序設計技能,樹立在宏觀軟件工程方法下展開程序設計的理念和習慣。
(11)《計算機網絡》課程主要教學內容: 互聯網應用技術,應用層協議與網絡應用系統設計方法, 傳輸層與傳輸層軟件編程基本方法,網絡層與 IP 協議,數據鏈路層協議與編程方法,物理層與物理層協議,無線網絡技術的研究、應用與發展。通過課程內容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計算機網絡的工作原理以及最新技術,為今后從事相關工作奠定基礎。
(12)《數據庫技術》課程主要教學內容:數據庫的體系結構、數據模型、數據庫管理系統、關系數據庫、關系數據庫標準語言 SQL、數據庫保護、關系數據庫設計理論、數據庫設計和數據庫應用。通過課程內容的學習,使學生系統全面地理解數據庫系統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術、基本方法以及有關的應用。
(13)《編譯技術》課程主要教學內容:文法和語言的表示、詞法分析、語法分析、語義分析、中間代碼生成、代碼優化和目標代碼生成等各個階段的原理、方法和實現技術。通過課程內容的學習,使學生理解編譯和高級語言程序之間的關系,掌握詞法分析、語法分析、語義分析、中間代碼生成、代碼優化和目標代碼生成等各個階段的原理、方法和實現技術,真正認識計算機信息處理的實質、訓練抽象思維能力、體驗系統軟件的開發過程,進一步提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專業素養。
(14)《人工智能概論》課程主要教學內容: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發展、知識表示、確定性推理方法、不確定性推理方法、搜索求解策略、智能計算及其應用、人工神經網絡及其應用等。通過課程內容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知識表示、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推理、搜索、進化計算、群智能、人工神經網絡等基本理論與實用方法,了解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研究前沿內容,通過人工智能應用實例,可以提高應用人工智能理論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
(二)學位課程:
《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與系統結構》、《操作系統》
培養目標 1:培養學生愛黨愛國、遵紀守法的思想和誠信友善、愛崗敬業的品質。 培養目標 2:培養自主學習、協同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創新能力。 培養目標 3:培養學生程序編輯能力、軟件使用能力、計算機算法應用能力。 培養目標 4:培養學生學以致用、活學活用、應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培養目標 5:培養學生的勞模精神和大國工匠精神。
基本要求 1: 政治理論水平得到提高,法治觀念得到加強。 基本要求 2: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 基本要求 3: 掌握本專業必需的數學及自然科學基礎理論知識。 基本要求 4: 掌握本專業必需的專業基礎課程的理論知識。 基本要求 5: 本專業主干課程的理論知識得到系統化訓練,實際操作能力得到明顯提高。 基本要求 6: 掌握計算機組成原理、網絡和軟件技術,具備計算機軟硬件系統、網絡系統使用故障的判斷和維護能力。 基本要求 7: 掌握計算機硬件、軟件與應用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有一定的計算機軟件開發應用能力。 基本要求 8: 掌握管理學基本原理和知識,具有一定的計算機和軟件項目管理及現代企業管理能力。 基本要求 9: 英語基礎和應用水平得到提高,具有一定的外語閱讀和交流能力。 基本要求 10:具備一定的社會交往與溝通能力,能夠就專業技術和服務問題與單位或個人進行溝通和交流。 基本要求 11: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獨立獲取信息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1、網絡工程方向就業前景良好,學生畢業后可以到國內外大型電信服務商、大型通信設備制造企業進行技術開發工作,也可以到其他企事業單位從事網絡工程領域的設計、維護、教育培訓等工作。 2、軟件工程方向就業前景十分廣闊,學生畢業后可以到國內外眾多軟件企業、國家機關以及各個大、中型企、事業單位的信息技術部門、教育部門等單位從事軟件工程領域的技術開發、教學、科研及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繼續攻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類專業研究生和軟件工程碩士。 3、通信方向學生畢業后可到信息產業、財政、金融、郵電、交通、國防、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從事通信技術和電子技術的科研、教學和工程技術工作。 4、網絡與信息安全方向寬口徑專業,主干學科為信息安全和網絡工程。學生畢業后可為政府、國防、軍隊、電信、電力、金融、鐵路等部門的計算機網絡系統和信息安全領域進行管理和服務的高級專業工程技術人才。并可繼續攻讀信息安全、通信、信息處理、計算機軟件和其他相關學科的碩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