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械工程(專升本)
機械工程是一門利用物理定律為機械系統作分析、設計、制造及維修的工程學科。機械工程是以有關的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為理論基礎,結合生產實踐中的技術經驗,研究和解決在開發、設計、制造、安裝、運用和維修各種機械中的全部理論和實際問題的應用學科。機械工程是工學研究生教育一級學科,工程研究生教育一個領域。
國民教育系列專科及以上,凡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不受性別、年齡、民族、種族、宗教信仰、財產狀況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報考 。
須具有大專以上畢業證書,年滿18周歲。
《機械制圖與 CAD》、《工程材料及成形技術基礎》、《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工程控制基礎》、《流體力學與液壓傳動》、《機械制造技術基礎》、《單片機應用系統設計》、《數控技術與工業機器人》、《智能檢測與傳感技術》、《機電傳動控制與PLC 技術》。
2.課程內容簡介
(1)《機械制圖與 CAD》:機械制圖是機械行業中進行技術交流的專用語言,是機械工程人員的重要基礎,本課程是機械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熟悉機械制圖國家標準,掌握機械制圖的一般知識,具備識讀與繪制中等復雜程度的零件圖和簡單裝配圖的能力,具備零件測繪和識讀第三角投影機械圖樣的初步能力,能熟練運用一種 CAD 軟件繪制中等復雜程度的零件圖。
(2)《工程材料及成形技術基礎》課程主要包括機械工程材料的分類和機械(力學)性能知識,介紹常用工程材料的成分、組織、性能與加工工藝之間的關系及其在工程實踐中的應用。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備選擇合適工程材料及其加工成型方法、編制合理且可行的機械零部件毛坯制造工藝規程、正確選擇各類機械零部件毛坯的加工方式及其工藝結構設計的能力;具備機械零部件失效分析和解決加工成型過程中產生各類缺陷問題的能力。
(3)《機械設計基礎》課程主要內容包括機械設計的一般原則和程序、常用機械傳動(V 帶傳動、齒輪傳動、蝸桿傳動及推壓傳動如連桿機構、凸輪機構等)以及通用的連接零件、軸類零件的工作原理、特點、選用原則和基本設計方法。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掌握各類常用機構的結構分類、工作原理、運動特性及機械動力學等基本知識,掌握課程講授的通用機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點、選用及設計計算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初步具備分析和設計常用機構和設計機械傳動裝置和簡單機械的能力。
(4)《機械工程控制基礎》課程主要內容包括開環控制、閉環(反饋)控制、復合控制的原理、控制過程的物理本質單變量反饋控制系統的組成和分類;對系統的基本要求;穩定性、快速性、準確性的概念;拉普拉斯變換、傳遞函數、學模型的圖解方法;控制系統時域分析:穩定性分析、瞬態性能、穩態誤差分析與計算;控制系統的頻域分析:頻域響應與頻率特性的概念、頻率特性的圖解方法、控制系統的開環頻率特性、頻域性能指標與時城性能指標的關系;控制系統的綜合和校正。
(5)《流體力學與液壓傳動》課程主要內容包括液壓系統及工作原理,液壓流體力學基礎,液壓泵、液壓馬達、液壓控制閥、液壓缸,液壓基本回路,典型液壓系統及設計、計算。使學生掌握平衡與運動的主要規律,學會流體流動的能量損失計算方法;掌握液壓元件、液壓基本回路和液壓系統的工作原理及其靜態和動態特性,從而掌握液壓系統設計計算的方法;最終使學生達到能夠自行設計機械液壓系統的目的。
(6)《智能檢測與傳感技術》課程主要內容包括測試技術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如測試信號,信號變換及調理,信號分析與處理,介紹常用測試技術傳感器及其工程應用的相關知識,確保學生能正確選用傳感器構成測試系統。并能了解掌握現代測試技術的新內容及發展動向。
(7)《單片機應用系統設計》課程主要內容包括組成原理及結構,指令系統及編程,單片機結構、指令系統、功能擴展,單片機輸入/輸出接口,應用系統設計,機械制造裝備設計;專用刀具設計,金屬切削機床、數控機床、組合機床的組成及傳動設計,機床主要部件設計,自動化制造系統。使學生掌握單片微型計算機及其系統的原理、組成和應用系統設計技術等,為學習、分析和設計機械系統自動化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礎。
(8)《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講述機械制造概念、先進制造技術特點及發展趨勢、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典型機床傳動系統及傳動鏈、機械加工質量分析與控制、機械加工工藝規程制定、機械制造夾具等基礎知識切削原理,切削過程及控制,定位原理及夾緊裝置,夾具設計,工藝規程的制定,加工質量控制(包括零件加工精度和表面質量),機器裝配工藝基礎。
(9)《數控技術與工業機器人》:數控技術是用數字信息對機械運動和工作過程進行控制的技術,它是集傳統的機械制造技術、計算機技術、現代控制技術、傳感檢測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和光機電技術等于一體的現代制造業的基礎技術,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動化等特點,對制造業實現柔性自動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主要內容包括數控機床的工作原理、特點及應用范圍,數控加工程序的編制方法,數控系統,插補原理,數控系統的軟、硬件結構和工作原理;伺服系統的構成及分析方法;工業機器人的結構及其工作原理。
(10)《機電傳動控制與 PLC 技術》課程是一門重要的專業選修課??删幊炭刂破鹘Y合了計算機技術和繼電器控制技術,在各行各業的生產自動控制系統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結合機電傳動控制要求,實現生產機械的啟動、速度調節、制動或停車,完成各種生產工藝過程的要求,保證生產過程的正常運行。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可編程控制器的基本構成及工作原理,三菱 FI/FX2 系列可編程控制器,基本邏輯指令及其應用,功能指令,控制系統設計及應用實例等。
(二)學位課程:
《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制造技術基礎》、《數控技術與工業機器人》
本專業培養掌握機械工程專業領域的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具有創新實踐能力,能在機械設計、機械制造和機電控制等領域從事設計制造、開發應用與管理等相關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學生畢業 5 年后能夠達到: 培養目標 1:具有較好的自然科學與機械工程基礎知識。 培養目標 2:具有科學精神與創新意識、較好的工程實踐能力。 培養目標 3:具有較好的職業素養、團隊精神。 培養目標 4:具有持續學習能力。 培養目標 5:能從事機械工程領域內的設計制造、開發應用與管理等工作。
基本要求 1: 掌握從事機械工程工作所需的數理學科、自然科學,以及機械工程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并能綜合應用于復雜機械工程問題的求解。 基本要求 2: 能分析辨別并建立復雜機械工程問題所適用的數學物理模型。 基本要求 3: 了解機械工程專業相關技術標準和規范,了解機械工程專業的前沿發展現狀和趨勢,具備創新思維,具備對機械行業新產品、新工藝、新設備進行研究、設計和開發的初步能力。 基本要求 4: 具備對復雜機械工程問題中的機械、控制、電氣、液壓、制造工藝等的技術方案進行設計、分析與研究的初步能力,并能針對方案設計的結果進行有效分析和評價。 基本要求 5: 具備現代工具的使用能力,具備獲取、理解與甄別各類信息的能力,并能合理應用于復雜機械工程問題的解決。 基本要求 6: 具備查閱與運用機械工程專業領域相關方針、政策與法律法規能力,具備綜合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影響下的復雜機械工程問題的分析評價能力。 基本要求 7: 理解和認識機械工程專業與社會發展、環境保護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具備復雜機械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對環境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影響的分析能力。 基本要求 8: 具有良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與社會責任感,具備遵守公共職業道德和職業規范的基本素質。 基本要求 9: 能夠在團隊中做好自己承擔的角色,能與團隊其他成員有效溝通,聽取意見或建議并作出合理反應。 基本要求 10:具備機械工程領域復雜工程問題的描述能力,具備與業界同行與社會公眾有效溝通與交流的能力,并能跨文化溝通與交流。 基本要求 11:具備基本的項目管理能力,能采取有效的項目行動,持續改善工程實踐。 基本要求 12:具有自主學習和探索科學問題的能力,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
國家有關部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業、高新技術公司應用CAD及分析軟件從事各種機電產品及機電自動控制系統及設備的研究、設計、制造,如:進行工業機器人、微機電系統、智能裝置等高新技術產品與系統的設計、制造、開發、試驗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