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自學考試00266《社會心理學(一)》真題
00266社會心理學(一)
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25分)
在下列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其字母標號填入題干的括號內。
國外有研究證明,接受社會的最佳時期是( )
學期期 B.青年期 C.成年期 D.老年期
2.1908年第一次出版了兩本社會心理學的著作,一本是美國的社會學家家羅斯寫的,另一本的著作的作者是英國的心理學家( )
A.庫茲明 B.奧爾波特 C.洛莫夫 D.麥獨孤
3.社會心理學研究會遇到倫理問題,例如請工作人員充當研究者或扮演其他角色,應當視為( )
A.欺騙行為 B.犯罪行為
C.出自研究工作的需要 D.受到公眾譴責的行為
4.一些早期的社會學家與社會心理學家,企圖用快樂說、權利說、同情說等理論來解釋人們的社會心理現象,這些理論被成為()
A.雙重支配理論 B.樸素心理理論 C.多重心理理論 D.單一支配理論
5.鮑爾特溫認為,父母早強迫命令的同時,常常會討厭孩子而不加管教。這一教養態度屬于()
A.專制型 B.溺愛型 C.放任型 D.民主型
6.以下文化類型中,男女社會地位相對平等的是()
A.園藝文化 B.農業文化 C.游牧文化 D.工業文化
7.柯爾伯格認為,性別認同是認知發展的結果,它經歷了三個階段,即性別認同、性別分化以及()
A.同輩認同 B.親長認同 C.組織認同 D.鄰里認同
8.伯利等人對成就動機的研究發現,男性成就動機多側重于作業的取向,而女性成就動機多側重于()
A.人際取向 B.競爭取向 C.子女取向 D.生理取向
9.動機是直接推動個體活動已達到一定的目的的內部動力,動機的作用是()
A.活動性與選擇性 B.活動性與突擊性
C.突出性與選擇性 D.單一性與復雜性
10.內部動機由三種內驅動力所引起,即勝任的內部驅動、互惠的內驅動力與()
A.理性的內驅力 B.表達的內驅力 C.經濟的內驅力 D.好奇的內驅力
11.雖然雙方認知到得是同一行為,但是行為者往往把自己失敗的行為歸因于()
A.情境 B.個人傾向 C.人格特征 D.能力
12.個人對他人或者其他團體持有的缺乏充分事實根據的態度成為()
A.歧視 B.輕視 C.偏見 D.貶低
13.社會態度轉變有不同的方法,在進行說服宣傳時要()
A.恐怖說服 B.施加壓力 C.引誘 D.曉以利害
14.20世紀50年代后半期,社會心理學界提出了關于認知均衡理論的幾個模型,其中紐卡姆提出的模型是()
A.D-E-Y 模型 B.P-O-X模型 C.A-B-X模型 D.G-O-F模型
15.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里開設計了測量態度的()
A.卡片法 B.總加量表法 C.魚刺圖法 D.趨勢圖法
16.故意和團體的準則與團體行為向對抗,對團體懷有對立情緒,團體的認同感、歸屬感很低,稱為()
A.敵對行為 B.反從眾行為 C.抗拒行為 D.斗爭行為
17.少數派對對多數派成員產生影響力,還必須具備行為上的()
A.服從性 B.隱蔽性 C.獨立性 D.分歧性
18.強盜攔路搶劫,為了搶奪錢財而動刀,者一侵犯行為屬于()
A.故意性侵犯 B.敵意性侵犯 C.盲目性侵犯 D.工具性侵犯
19.本能論認為,侵犯行為時先天的一種破壞性本能,這種本能()
A.不可能消除,但可以加以疏導 B.不可能消除,也不可以加以疏導
C.可以消除,也可以疏導 D.可以消除,但不可以疏導
20.社會心理學家紐卡姆研究了人際關系的結構,他認為隨著時間的消逝,人與人之間相互日益了解,人際結構也()
A.變得越來越簡單 B.變得越來越復雜
C.變得越來越單一 D.一直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21.從組織層次的觀點看,個人、團體溝通方式的第一層次是()
A.個人內省 B.個人與個人之間的溝通
C.團體與個人之間的溝通 D.多人與一人之間的溝通
22.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貝爾分析了領導功能之后,提出了兩個重要向度,即()
A.工作取向和人情取向 B.工作取向和命令取向
C.命令取向和人情取向 D.關系取向和感受取向
23.如果所有從事的活動是簡單的機械操作或手工操作,則有其他團體成員在場時,會使活動者的工作()
A.受到干擾 B.維持不變 C.幾乎停頓 D.更加出色
24.在人數較多的小團體中,某些人的交往活動比較頻繁,交往更帶有密切的性質,稱為小小團體,小小團體的人數一般為()
A.2~7人 B.9~15人 C.10~20人 D.21~30人
25.領導人要發揮領導功能,必須具有的先決條件是,領導人能受到團體成員的擁護以及領導人()
A.要信守若言 B.有豐富的經驗 C.要有決定權 D.獨特的個人勉力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0分)
26.社會心理學是_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的觀點出發,研究特定社會生活條件下個體心理或活動發生發展及其變化的規律的科學。
27.從許多資料來看,社會心理學發展得最快的國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埃里克遜的理論牢固地建立在弗洛伊德的理論之上,是______________理論的代表者。
29.形成自我意識是一個逐步的過程,這一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從___________的自我到社會的自我,最后發展到心理的自我。
30.需要的情感成分與_____________成分具有動機作用。
31.模仿,是指個人受非控制的_____________引起的一種行為,其行為與社會上其他人的行為相類似。
32.所謂服從,乃是個體按照社會要求、______________或別人的意志而作出的行為。
33.社會學習理論認為,侵犯可以通過________________來培養。
34.李維特以五人小組為實驗對象,提出團體結構的三種溝通形態,即圓型、連鎖型和__________。
35.領導作風有民主的領導、專制的領導和________________的領帶三種。
三、名詞解釋(每小題3分,共15分)
36.模擬研究
社會角色的認知
自我意識
威信性動機
40暗示
簡答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簡述皮亞杰的道德發展理論。
簡述社會認知的特征。
簡述歸因的參照點。
簡述流言與謠言的異同。
簡述競賽條件下的心理狀態的特點。
論述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試述馬斯洛需要層次論的主要內容。
試述影響態度轉變的個人因素。
江蘇自考歷年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