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國民經濟統計概論試題
課程代碼:00065
1.當相關關系的一個變量變動時,另一個變量也相應地發生大致均等的變動,這種相關關系稱為( )
A.正相關
B.負相關
C.完全相關
D.線性相關
2.在抽樣調查中,由于沒有遵循隨機原則而產生的誤差,稱為( )
A.系統性誤差
B.抽樣誤差
C.隨機誤差
D.登記誤差
3.影響整群抽樣平均誤差大小的總體方差是( )
A.群內方差
B.總方差
C.群間方差
D.各群方差的平均值
4.編制拉氏價格指數,所用的同度量因素為( )
A.基期價格
B.基期銷售量
C.報告期價格
D.報告期銷售量
5.我國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的編制所采用的方法是( )
A.拉氏綜合指數
B.派氏綜合指數
C.固定權數調和平均指數
D.固定權數算術平均指數
6.反映國家集中財力程度及財政分配在國民經濟中發揮作用程度的指標是( )
A.財政收入的彈性系數
B.財政收入的邊際傾向
C.財政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
D.財政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
7.計算居民消費支出總額,通常采用的兩種方法是( )
A.生產法和分配法
B.直接法和間接法
C.生產法和產品法
D.收入法和支出法
8.反映活勞動消耗的經濟效益指標是( )
A.社會勞動生產率
B.資金產值率
C.社會生產物質消耗率
D.最終產品率
9.按買者購買商品的目的不同,商品流通可分為( )
A.商品生產者、商品轉賣者和消費者
B.最初商品流通、中間商品流通和最終商品流通
C.商品批發和商品零售
D.直接商品流通和間接商品流通
10.國民財產不包括( ) ...
A.實物資產
B.金融資產
C.無形資產
D.未探明礦產
11.設某國報告年度的GDP比上年增長9%,國內生產總值價格指數為107%,則該年的國內生產總值物量指數為( )
A.9.63%
C.116.63%
B.101.87%
D.128.57%
12.反映勞動力資源素質的重要分組是( ) ..
A.按城鄉構成分組
B.按勞動力資源的性別分組
C.按勞動力資源的文化程度分組
D.按勞動力資源的年齡分組
13.在進行勞動力資源統計時,下列人口中不屬于經濟活動人口的是( ) ...
A.退休后再就業人員
B.家務勞動者
C.失業人口
D.個體業主
14.假定某組距數列的第一組為:60以下,其相鄰組為60―70,則第一組的組中值等于( )
A.25
B.45
C.35
D.55
15.2005年甲地區的GDP是乙地區的2倍,這個指標是( )
A.動態相對指標
B.比較相對指標
C.比例相對指標
D.強度相對指標
16.說明現象在較長時期內發展的總速度指標是( )
A.環比發展速度
B.平均發展速度
C.定基發展速度
D.平均增長速度
17.統計分組的關鍵是( )
A.選擇分組標志
B.劃分各組界限
C.選擇分組標志和劃分各組界限
D.選擇數量標志和品質標志
18.統計指標分為數量指標與質量指標的依據是( )
A.反映的時間特點不同
B.數據的依據不同
C.計量單位的特點不同
D.反映總體特征的性質不同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19.下列各項中,屬于財政收入來源的項目有( )
A.經濟單位稅收收入
B.個人所得稅收入
C.專項收入
D.其他收入
E.國內外債務收入
20.影響抽樣平均誤差的因素有( )
A.總體各單位標志值的平均水平
B.總體各單位標志的變異程度
C.樣本容量的大小
D.抽樣方法
E.抽樣組織方式
21.一般意義的國民財富( )
A.是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
B.是國民經濟中的流量
C.按來源可分為國民財產和自然資源
D.是一個存量,不具有時間量綱
E.僅指已開發出來的財富
24.反映勞動力資源利用情況的分析指標有( )
A.就業率
B.退役率
C.勞動力資源實際利用率
D.失業率
E.勞動力資源新增率
25.已知某地區2004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5‰,這一指標屬于 (
A.總量指標
B.相對指標
C.質量指標
D.數量指標
E.強度相對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