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發展經濟學試題
課程代碼:00141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或未涂均無分。
1.發展經濟學是研究
A.世界經濟增長與發展問題的學科
B.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過程
C.不發達地區落后根源的學科
D.經濟落后國家和地區或農業國實現經濟起飛和經濟發展的學科
2.新古典主義發展經濟學認為經濟發展的核心問題是
A.價格―市場機制
C.經濟結構轉型 B.自由貿易 D.擺脫貧困
3.錢納里關于發展中國家增長受儲蓄和外匯約束的理論模型,被稱為
A.經濟結構轉換模型
C.引進外資模型 B.兩缺口模型 D.不平衡增長理論
4.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是發展中國家的普遍現象,開創性地提出人口遷移模型的發展經濟學家是
A.邁克爾·托達羅
C.庫茲涅茨 B.阿瑟·劉易斯 D.剛納·繆爾達爾
5.被稱為發展經濟學奠基人的著名發展經濟學家,是
A.西奧多·舒爾茨
C.魏源 B.張培剛 D.約翰·斯圖亞特·穆勒
6.2008年聯合國公布的世界絕對貧困線的標準是
A.1美元
C.2美元 B.1.25美元 D.2.25美元
7.哈羅德―多馬模型認為經濟增長的決定因素是
A.儲蓄率
C.資本―產出比率 B.技術進步率 D.投資率
8.功能性收入分配是指國民收入的分配體現在
A.按生產要素分配
C.按資本分配 B.按勞動分配 D.按家庭分配
9.庫茲涅茨倒U曲線反映了
A.收入分配不平等與儲蓄的關系
B.人均國民收入增長與收入分配不平等之間的關系
C.人均收入與就業增長之間的關系
D.人均收入對數與人口增長之間的關系
10.世界總人口在不斷增長同時,有些國家出現了人口老齡化趨勢,人口老齡化是指
A.總人口的平均年齡超過60歲,老年人的平均壽命超過65歲
B.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10%,70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5%
C.60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12%或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7%
D.60歲以上人口比例占總人口的10%或65歲以上人口比例達到7%
11.發展中國家的失業與發達國家的失業最主要的區別是
A.發展中國家城市失業日益加重
B.發展中國家就業人口增長迅速
C.發展中國家非公開性失業和就業不充分
D.發展中國家教育水平低
12.因資源豐富而導致經濟發展停滯的現象在世界上屢見不鮮,其中一例就是
A.荷蘭病
C.貿易條件惡化 B.資源枯竭綜合癥 D.資源詛咒論
13.發展中國家在發展初期農業都是傳統的、原始的。第一個提出改造傳統農業理論的發展經濟學家是
A.西奧多·舒爾茨
C.熊彼特 B.張培剛 D.速水佑茨郎
14.各產業之間的聯系可以分為前向聯系和
A.部門聯系
C.需求不可分性 B.反向聯系 D.后向聯系
15.在劉易斯模型中,城市工業部門對勞動需求的增加引誘農村人口不斷向城市流動,基于的前提條件是
A.農村部門工資水平低于城市部門
C.農村剩余勞動數量大于城市部門 B.農村部門具有無限的勞動供給 D.農業部門是傳統落后農業
16.發展中國家一般存在未被充分利用的資源,通過參加國際貿易可以開發這些閑置資源,增加本國的總福利,該理論來自于
A.要素稟賦論
C.剩余出路論 B.比較優勢論 D.產品生命周期論
17.在以下四種進口替代戰略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關稅
C.工業補貼 B.進口配額 D.外匯管制
18.世界經濟發展總是繁榮與危機的交替,發展中國家也不例外,因發展中國家無力償還外債而引發世界性經濟出現危機的歷史事件是
A.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
C.20世紀80年代拉美債務危機 B.20世紀90年代的亞洲金融危機 D.21世紀初的金融危機
19.下列國際機構中屬于多邊技術援助機構的是
A.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
C.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
20.發展中國家環境惡化的主要根源在于
A.人口過多
C.貧困 B.缺乏環保意識 D.發達國家的掠奪 B.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D.聯合國開發署
21.盡管新的生產要素能夠提高農業產量,但在現實中往往能看到許多傳統農民拒絕接受和采用這種包含著新的技術變化的許多生產要素。這是因為
A.傳統農民是保守的
C.傳統農民不愿進行過多的勞動 B.傳統農民懶惰 D.農民對風險的承受能力差
22.強調發展中國家經濟中特有的市場不完全性、剛性、短缺、過剩、低供給彈性等固有經濟特點,這正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現實與西方傳統經濟理論的
A.內在聯系的表現
C.重要區別
23.發展中國家的教育過度是指
A.對教育的投資大大超過國民收入的增長率
B.中學畢業生可以干的工作卻由大學畢業生承擔
C.父母渴望孩子取得更高的成就而使孩子重負荷地學習
D.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因為找不到工作而遷移國外
24.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通過計算出來是
A.全要素生產率
C.勞動增長率 B.資本增長率 D.資本積累率 B.基本相同之處 D.毫不相干的論述
25.“自我調節的市場”本身就是一個神話,因為它從來沒有離開過國家或其他壟斷權力的保護。在西方,只是在19世紀的巨大轉變中, 自我調節的市場’才從各種紛雜的網絡中分離出來”。這句話說明
A.市場機制可以替代政府調節
C.政府可以替代市場 B.自由市場是資源配置的最優機制 D.政府在培育市場機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無分。
26.經濟發展包含有
A.經濟增長
C.分配狀況的改善和貧困減緩
E.人類各種能力的提升
27.發展中國家的基本特征體現為
A.收入水平低,生活狀況較差
B.人口增長迅速,贍養負擔重
C.失業問題嚴重,尤其是隱蔽性失業
D.在國際關系中處于支配、依附地位
E.生態環境逐漸好轉
28.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包含的指標有
A.出生時的預期壽命
C.生活水準
E.獲得潔凈飲用水的人口比例
29.發展中國家貧困的分布特征有
A.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農村地區
B.貧困是一種被剝奪
C.貧困家庭缺乏基本的生產性資產
D.貧困家庭的規模比較大
E.婦女占貧困人口的大部分
30.家庭和個人儲蓄的動機及原因,可以概括為
A.保值動機
C.遺贈動機
E.預防動機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1.人口紅利
32.剩余勞動力
33.能力貧困
34.社會資本
35.工業化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36.絕對貧困的含義是什么?它與相對貧困是怎樣的關系? B.養老動機 D.投資動機 B.教育程度 D.嬰兒死亡率 B.經濟結構的轉換 D.生存、自尊和自由
37.請簡要敘述人口轉型理論,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現在處于人口轉型的哪個階段?
38.教育是否促進增長?如何促進?
39.什么是現代農業?它與傳統農業的不同之處是什么?
40.什么是適用技術?勞動密集型技術對發展中國家適用嗎?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1.“對經濟增長而言,社會制度的創新和科學發明創造同等重要”,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42.環境惡化會帶來哪些成本?它又是如何干擾國家的經濟增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