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自考02634生物化學(二)考試大綱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課程考試大綱
一、課程的性質與設置的目的
(一)本課程的性質和特點
基礎生物化學是農學、植保、土化、食科、園藝、林學等農科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隨著生物科學的發展,生物化學對于從事分子生物學、遺傳學、植物生理學等研究工作者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主要特點是基本概念多,生物分子的結構及代謝過程的反應步驟復雜,因此學習生物化學必須從一些小分子記起,再記基本生物分子,最后掌握生物大分子的結構,有了分子結構的基礎之后才能學好生物大分子的代謝過程。
(二)本課程的地位、任務與作用
生物化學是專業基礎課,必須在掌握該門主要內容的基礎上才能掌握其它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其主要任務是學習生物分子的結構、性質和功能,代謝反應的途徑和調節控制原理。對自學者要按照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課程的要求進行水平合格考試。目的是檢測課程應考者是否達到課程合格水平,是否掌握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甘油和單糖的結構、性質,是否掌握由這些基本生物分子所構成相應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質、核酸、脂類、多糖)的結構和性質,是否掌握這些生物大分子在體內的代謝過程。
(三)本課程的基本要求
自學者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制訂切實可行的自學計劃,除做好讀書筆記外,還應進行適當的題解,這樣才能做到檢查學習,促進思考,達到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學習生物化學應牢記并掌握基本內容,首先要解決理解與記憶的關系,在真正對原理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就可以比較容易熟記基本的內容。學習、理解和記憶重要生物化學原理的有效方法是:既要注意不同章節之間的密切聯系和整體內容的融會貫通,又要注意總結各章節和全課程的核心和重點。
(四)本課程與相關課程的聯系
生物化學是運用化學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命體內的化學組成和生命現象,所以生物化學與化學特別是有機化學和物理化學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學習生物化學的基礎是化學,生物化學又是植物生理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栽培學、育種學等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基礎,在本專業的學習過程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
緒 論
(一)自學目的與要求
1. 重點:
(1) 生物化學的概念
(2) 生物體的化學組成
(3) 生物體最顯著的特征
(4) 生物化學與其它學科的關系
2. 一般了解:
(1) 生物化學的研究對象
(2) 生物化學的發展簡史
3. 一般掌握:
(1) 生物體的代謝類型
(2) 生物化學在農學專業中的地位
4. 熟練掌握
(1) 生物化學、新陳代謝、同化作用、異化作用概念
(2) 生命現象的基本特征是具有新陳代謝和自身復制的能力
(3) 生物體的化學組成
(二)本章節課程內容
1. 生物化學的概念、研究對象和內容
2. 生物化學的發展史
3. 生物化學與其它學科的關系
4. 生物化學的學習方法
(三)考核知識點
1. 生物化學、新陳代謝、同化作用、異化作用概念
2. 生物體的化學組成
3. 生命體的基本特征是具有新陳代謝和自身復制的能力
(四)考核要求
1. 識記:
(1) 物質的合成代謝、分解代謝
(2) 生物化學與其它學科的關系
(3) 生物化學的發展階段
(4) 生物化學在農學類專業中的地位。
2. 理解:
(1) 生物化學、新陳代謝、同化作用、異化作用概念
(2) 生物體的化學組成主要有C、H、O、N、S
(3) 生物體的基本特征是具有新陳代謝和自我復制的能力
第一章 蛋白質
(一)自學目的與要求
1. 重點:
(1) 蛋白質的生物學作用
(2) 蛋白質的元素組成及氨基酸組成
(3) 蛋白質中氨基酸之間的連接鍵-肽鍵的性質
(4) 20種氨基酸的分類及氨基酸的性質
(5) 蛋白質一級結構和a-螺旋結構要點
(6) 蛋白質變性、沉淀的因素
2. 一般了解:
(1) 蛋白質功能的多樣性
(2) 氨基酸的吸收光譜和化學反應
(3) 肽的命名原則
(5) 蛋白質三、四級結構特點
(6) 結合蛋白的結構特點
3. 一般掌握:
(1) 蛋白質在生物體內的作用
(2) 根據氨基酸結構不同的分類
(3) 各帶電性氨基酸結構的特點
(4) 各氨基酸的英文三字符號
(5) 氨基酸、蛋白質的等電點的計算方法
(6) 胰島素結構特點
4. 熟練掌握:
(1) 氨基酸通式及含S、含-OH氨基酸、酸性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的結構
(2) 蛋白質的二級結構種類及a-螺旋結構要點
(3) 蛋白質的變性作用及變性后結構、性質的變化
(4) 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稀有氨基酸、非蛋白質氨基酸、蛋白質一級結構、二級結構、三級結構、超二級結構、肽、等電點、蛋白質變性、復性、沉淀、單純蛋白、結合蛋白等概念
(二)本章課程內容
第一節 蛋白質的生物學意義
第二節 蛋白質的化學組成
第三節 氨基酸
第四節 肽
第五節 蛋白質的分子結構
第六節 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第七節 蛋白質的重要性質
第八節 蛋白質組學
(三)考核知識點:
1. 氨基酸的英文三字符號
2. 極性氨基酸結構
3. 氧化型谷胱苷肽結構
4. 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稀有氨基酸、非蛋白質氨基酸、蛋白質一級結構、二級結構、三級結構、超二級結構、肽、等電點、蛋白質變性、復性、沉淀、單純蛋白、結合蛋白等概念
5. 蛋白質肽鍵的形成
6. 蛋白質二級結構的種類
7. a-螺旋結構要點以及與β-折疊結構之間的異同
8. 蛋白質變性后結構性質的改變
9. 蛋白質的紫外吸收性質(引起紫外吸收的氨基酸、波長等)
10.蛋白質組的概念
(四)考核要求
1. 識記:
(1) 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2) 20種氨基酸的結構特點
(3) 必需氨基酸的種類
2. 理解:
(1) 蛋白質各結構層次的作用力:一級結構是肽鍵級結構是氫鍵、三級結構有離子鍵、氫鍵、疏水力、偶極間相互作用、二硫鍵等
(2) 蛋白質在生物體內具有調節作用、催化作用、運輸作用等
(3) 組成蛋白質的元素有C、H、O、N、S等,其中N占16%,蛋白質系數=6.25
(4) 20種氨基酸中含有S的氨基酸是半胱氨酸和蘇氨酸,含有羥基的氨基酸是絲氨酸、蘇氨酸和酪氨酸、酸性氨基酸是谷氨酸和天冬氨酸。
(5) 蛋白質變性后氫鍵斷裂,空間結構破壞,理化性質改變,生物學活性喪失等
3. 簡單應用:蛋白質變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第二章 核酸化學
(一)自學目標與要求
1. 重點:
(1) 核酸的種類、分布和化學組成
(2) DNA和tRNA的二級結構要點
(3) DNA與RNA在化學組成和一級結構上的區別
(4) 核酸變性、復性概念
(5) tRNA、mRNA、rRNA的結構異同
2. 一般了解:
(1) 核酸在細胞內的分布
(2) 超螺旋DNA、分子雜交概念
3. 一般掌握:
(1) 核酸的生物學作用
(2) 核酸的種類、化學組成
(3) DNA、RNA的一級結構
4. 熟練掌握:
(1) 嘌呤、嘧啶、核苷、核苷酸、核酸之間的關系
(2) DNA和tRNA的二級結構要點
(3) 核酸變性、復性概念及核酸變性后結構、性質的變化
(4) DNA、RNA組成成分的區別
(二)本章課程內容
第一節 核酸的種類、分布及化學組成:主要學習DNA、RNA在細胞中的存在部位及化學組成的區別
第二節 核酸的分子結構:主要掌握DNA、RNA一級結構及二級結構要點
第三節 核酸的理化性質:掌握變性、復性、熔解溫度、增色效應及減色效應概念
(三)考核知識點
1. 核酸在細胞中的分布及化學組成
2. DNA和tRNA二級結構要點
3. 核酸變性、復性、增色效應、減色效應、熔解溫度等概念
4.mRNA一級結構特點
5. tRNA三葉草結構的反密碼子和CCA序列的作用
6. ATP的結構及三磷酸核苷酸在生物體內的作用
(四)考核要求
1. 識記:
(1) 核酸在細胞中的分布及化學組成
(2) 嘌呤、嘧啶、核糖、核苷、核苷酸的結構特點
(3) tRNA、mRNA、rRNA的結構與功能上的區別
2. 領會:
(1) DNA與RNA在化學組成上的區別
(2) DNA雙螺旋結構要點
(3) tRNA二級結構的反密碼環和3’端CCA序列的作用
(4) mRNA一級結構特點
3. 簡單應用:
(1) 核酸的生物學作用
(2) 嘌呤、嘧啶、核糖、核苷、核苷酸和核酸結構之間的關系
第三章 酶
(一)自學目標與要求
1. 重點:
(1) 酶的概念及與無機催化劑作用的異同
(2) 酶的作用機理
(3) 酶的活性中心、專一性、活化能、酶原激活、同工酶、誘導酶等概念
(4) 酶促反應速度的影響因素及溫度、pH、酶濃度、底物濃度對酶促反應的關系曲線
(5) 輔酶的種類和功能
2.一般了解:
(1) 酶的化學本質及組成
(2) 酶的習慣命名與分類
(3) 米氏公式推導的理論依據
(4) 酶原激活
3. 一般掌握:
(1) 分別掌握六大類酶各自的特點
(2)酶的專一性分類
(3) 酶的催化作用與活化能
4. 熟練掌握:
(1) 酶、活性中心、專一性、活化能、酶原激活、同工酶、誘導酶等概念
(2) 酶催化作用的特點
(3) 酶促反應速度的影響因素
(4) 米氏公式及Km的物理意義
(5) NAD、FAD、CoA、生物素的功能及功能基團
(6) 酶的抑制作用及其抑制機理
(二)本章課程內容
第一節 酶的一般概念
第二節 酶的分類與命名
第三節 酶的作用機理
第四節 酶促反應的動力學
第五節 輔酶
(三)考核知識點
1. 酶、活性中心、專一性、活化能、競爭性抑制作用、酶原激活、同工酶、誘導酶、變構酶等概念
2. 酶催化作用的特點及催化效率高的原因
3. 米氏公式及米氏常數的物理意義
4. 酶促反應速度的影響因素
5. 溫度、pH、酶濃度、底物濃度對酶促反應的關系曲線
6. NAD+、FAD、CoA、NADP+、THF、生物素等輔酶的中文名稱及功能
(四)考核要求
1. 識記:
(1) 酶的分類
(2) 輔酶的結構及功能基團
(3) 酶高效催化的因素
2. 領會:
(1) 酶的概念及酶蛋白的組成
(2) 酶專一性類型及各專一性特點
(3) 酶促反應速度的影響因素
(4) Km概念及米氏公式
(5) 輔酶的種類及各輔酶的功能
(6) 酶的最適溫度、最適pH、競爭性抑制、非競爭性抑制劑作用、絕對專一、相對專一性等概念
3. 簡單應用:
(1) 根據代謝過程中的酶促反應性質舉例說明六大類酶的催化反應
(2) 說明磺胺藥物的作用機理
第四章 碳水化合物代謝
(一)自學目標與要求
1. 重點:
(1) 淀粉的酶促降解與合成
(2) 糖酵解
(3) 三羧酸循環
(4) 磷酸戊糖途徑
2. 一般了解:
(1)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的生成與作用
(2) 蔗糖的分解與合成
(3) 纖維素的分解與合成
(4) PPP途徑的反應過程
3. 一般掌握:
(1) 糖酵解的調節控制
(2) 葡萄糖的異生作用
(3) 三羧酸循環的回補反應及生理意義
(4) 酒精發酵和乳酸發酵的反應步驟
4. 熟練掌握
淀粉的酶促降解過程
糖酵解反應過程及生理意義
三羧酸循環的反應步驟及生理意義
EMP及TCA的調控位點及各位點的正、負調控物質
(二)本章課程內容
雙糖與多糖的合成與降解
糖酵解
三羧酸循環
磷酸戊糖途徑
(三)考核知識點
1.a-淀粉酶、b-淀粉酶的作用特點
2.蔗糖酶作用的底物及產物
3.糖酵解的酶促反應過程及反應所需的酶
4.丙酮酸脫氫酶系的組成成分及乙酰CoA的形成過程
5. 三羧酸循環的脫氫、脫羧反應步驟及催化的酶
6. 糖異生作用、回補反應、糖酵解、三羧酸循環概念
7. PPP途徑、三羧酸循環、糖酵解的生物學意義
8. 淀粉、纖維素、蔗糖生物合成過程中葡萄糖供體
9. 糖鏈延長的方向
10.糖酵解、三羧酸循環的調節控制位點及調控物質
(四)考核要求
1. 識記
(1) 回補反應概念及回補反應過程
(2) 酒精發酵、乳酸發酵過程
(3) 乙酰CoA經三羧酸循環徹底氧化產生的ATP能量計算
(4) 糖酵解過程中磷酸基團的轉移反應及ATP的生成部位
2. 理解
(1) 糖酵解、三羧酸循環、酒精發酵、 乳酸發酵、糖異生作用等概念
(2) 糖酵解的全過程及酵解過程中ATP形成的反應步驟
(3) 糖酵解的調節控制部位
(4) 三羧酸循環的反應過程及脫氫、脫羧反應部位
(5) 三羧酸循環的的生理意義及調控部位
(6) PPP途徑特點及氧化階段所需的酶和輔酶
3.簡單應用:
(1) 說明淀粉中加酵母菌產生乙醇的反應機理
(2) 勞累過度會產生肌肉酸痛的原因
第五章 生物氧化與氧化磷酸化
一、自學目標與要求
1. 重點:
(1) 自由能與氧化磷酸化概念
(2) 高能化合物類型
(3) 電子傳遞鏈的組成及排列順序
(4) 化學滲透假說要點
(5) 物質代謝與能量代謝的關系
2. 一般了解
(1) 化學反應與標準自由能變化
(2) 線粒體穿梭和蘋果酸穿梭系統
(3) 物質代謝與能量代謝之間的關系
3. 一般掌握:
(1) 氧化還原電勢與自由能的關系
(2) 平衡常數與自由能的關系
(3) 高能磷酸化合物的概念及類型
4.熟練掌握:
(1) 電子傳遞鏈的組成成分及排列順序
(2) 氧化磷酸化的抑制劑類型及抑制部位
(3) 化學滲透假說的主要內容
(4) 三磷酸腺嘌呤核苷酸(ATP)的結構及作用
(二)本章課程內容
第一節 氧化還原電勢和自由能變化
第二節 高能磷酸化合物
第三節 電子傳遞鏈
第四節 氧化磷酸化
(三)考核知識點
1.生物氧化、氧化磷酸化、電子傳遞鏈、磷氧比、能荷、自由能、解偶聯作用等概念
2. 電子傳遞鏈的組成成分及排列順序
3. 化學滲透假說要點
4. 氧化磷酸化部位及抑制劑
5. ATP的結構及其作用
(四)考核要求
1.識記:
(1) 高能磷酸化合物的類型
(2) 線粒體的穿梭系統
2. 領會
(1) 生物氧化、氧化磷酸化、電子傳遞鏈、磷氧比、能荷、自由能、解偶聯作用等概念
(2) 生物氧化特點
(3) 電子傳遞鏈的組成成分及排列順序
(4) 電子傳遞鏈上的ATP形成部位
(5) 能荷及能荷調節
(6) ATP的結構及在生物體中的作用
3. 簡單應用
(1) 比較生物氧化與體外燃燒的異同
第六章 脂類代謝
(一)自學目標與要求
1. 重點:
(1) 脂肪酶催化脂肪分解的產物
(2) 甘油的轉化
(3) 脂肪酸的b-氧化作用
(4) 脂肪酸的合成原料及合成過程
(5) 比較脂肪酸合成與分解的異同
(6) 乙醛酸循環的關鍵酶及反應過程
(7) 磷脂的分解
2. 一般了解:
(1) 脂肪酸的a-氧化,w-氧化
(2) 不飽和脂肪酸的分解與合成
3. 一般掌握:
(1) 脂肪酸b-氧化后乙酰CoA的轉化
(2) 乙酰CoA進入三羧酸循環徹底氧化后能量的計算
(3) 甘油徹底氧化后能量的計算
4.熟練掌握:
(1) 脂肪酸b-氧化概念及反應步驟
(2) 甘油的轉化過程
(3) 磷酸脂酶的作用特點
(4) 脂肪酸合成的原料及酶系的組成成分
(5) 脂肪酸合成的反應步驟
(二)本章課程內容
第一節 脂類的生物合成
第二節 脂類的降解
(三)考核知識點
1. 三酰甘油合成的原料
2. 甘油和脂肪酸的活化形式
3. 乙酰CoA羧化酶系的組成成分及羧化反應
4. 脂肪酸合成酶系的組成成分及合成過程
5. 脂肪酸合成碳鏈的延長方向
6. 脂肪酸合成原料的來源
7. 脂肪酶作用的底物及產物
8. 甘油的去路
9. 脂肪酸b-氧化過程
10. 脂肪酸徹底氧化成CO2后形成的ATP數量的計算
11. 四種磷脂酶的作用位點及產物
12. 乙醛酸循環中的蘋果酸合成酶和異檸檬酸裂解酶反應
13. CDP在磷脂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14. 乙醛酸循環的產物及底物
(四)考核要求
1.識記:
(1) 乙酰CoA的羧化反應
(2) 不飽和脂肪酸的合成和分解
(3) 甘油和脂肪酸徹底氧化后能量的計算
(4) 不飽和脂肪酸的分解與合成
(5) 不飽和脂肪酸的分解與飽和脂肪酸b-氧化的區別
2. 領會:
(1) 脂肪酸生物合成酶系的組成成分及ACP的作用
(2) CDP在磷脂合成中的作用
(3) 丙二酸單酰CoA生成過程
(4) 脂肪酸b-氧化過程及其輔酶
(5) 乙醛酸循環的兩個關鍵酶
(6) 脂肪酸a-氧化,w-氧化概念
(7) 磷脂酶的作用位點
3.綜合應用:
(1) 從以下幾方面比較飽脂肪酸的β-氧化與生物合成的異同:反應的亞細胞定位,酰基載體,C2單位,氧化還原反應的受氫體和供氫體,中間產物的構型,合成或降解的方向,酶系統情況。
第七章 含N化合物的代謝
(一)自學目標與要求
1. 重點:
(1) 固N酶的作用及生物學意義
(2) 氨的同化途徑
(3) 轉氨基作用概念、轉氨基反應及所需的輔酶
(4) 核酸的分解及核苷酸的轉化
(5) 蛋白質的酶促降解及氨基酸的轉化
(6) 各族氨基酸合成的碳架及碳架來源
2. 一般了解:
(1) 固N酶、硝酸還原酶的組成及催化反應
(2) 嘌呤堿、嘧啶堿各原子的來源
(3) 各族氨基酸的合成過程
3. 一般掌握:
(1) 生物固N的生物學意義
(2) PRPP(5-磷酸核糖-1-焦磷酸)在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合成中的作用
4. 熟練掌握:
(1) 蛋白質的酶促降解
(2) 核酸的酶促降解
(3) 氨基酸的脫氨基作用及產物的轉化
(4) 氨基酸的脫羧基作用及產物的轉化
(5) 合成各族氨基酸的碳架來源
(6) 轉氨酶及轉氨基作用
(二)本章課程內容
第一節 氮素的同化
第二節 氨基酸的代謝
第三節 核苷酸的代謝
第四節 蛋白質和核酸的分解
(三)考核知識點
1. 生物固N的生物學意義及生物固N的條件
2. 氨的同化
3. 轉氨基作用概念及主要的轉氨基反應和轉氨酶的輔酶
4. 氨基酸脫氨基作用的產物及其產物的轉化
5. 各族氨基酸合成的碳架及碳架來源
6. 氨基酸脫羧基作用的產物及產物的轉化
7. 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在蛋白質降解中的作用位點
8. 蛋白質內切酶、外切酶、氨肽酶、羧肽酶的概念及作用位點
9. 核酸內切酶、端解酶、限制性內切酶概念
10. PRPP在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合成中的作用
11. IMP是AMP和GMP合成的前體
12. 乳清苷酸是CMP和UMP合成的前體
13.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反應
(四)考核要求
1. 識記:
(1) 嘌呤堿、嘧啶堿各原子的來源
(2) 核酸酶和蛋白酶的作用位點
2.領會:
(1) 轉氨基、氨肽酶、羧肽酶、核酸內切酶、端解酶、限制性內切酶概念
(2) 主要的轉氨酶及轉氨基反應
(3) 氨基酸降解及產物的轉化
(4) 各族氨基酸的碳架及碳架的來源
(5) 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作用的底物、產物及其輔酶
第八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
(一)自學目標與要求
1. 重點:
(1) 中心法則的主要內容
(2) 半保留復制過程及條件
(3) 突變的類型
(4) RNA聚合酶及轉錄過程
(5) RNA合成后加工
2. 一般了解:
(1) RNA復制及逆轉錄
(2) 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復制的區別
(3) 光修復、暗修復的概念、反應過程
3. 一般掌握:
(1) DNA聚合酶的種類及作用
(2) RNA聚合酶的組成成分及s亞基的作用
(3) RNA合成后的加工
4. 熟練掌握:
(1) 中心法則的內容
(2) 半保留復制的反應步驟
(3) 轉錄的反應步驟
(4) 復制、轉錄的方向性
(二)本章課程內容
第一節 中心法則
第二節 DNA的生物合成
第三節 DNA的突變與修復
第四節 RNA的生物合成
(三)考核知識點
1. 中心法則、半保留復制、半不連續復制、剛崎片段、轉錄、反轉錄、不對稱轉錄、轉錄單位、突變等概念
2. 半保留復制的反應步驟,復制是按模板的3’®5’方向合成5’®3’方向的新鏈
3. RNA聚合酶的組成及s亞基和r亞基的作用
4. RNA的合成過程
5. 逆轉錄酶的作用
6. RNA轉錄后加工
(四)考核要求
1. 識記:
(1) 突變的物理化學因素
(2) 切除修復的步驟
(3) 轉錄的簡要步驟:結合、起始、延伸、終止
2. 理解:
(1) 中心法則、半保留復制、半不連續復制、剛崎片段、轉錄、反轉錄、不對稱轉錄、突變等概念
(2) DNA聚合酶、連接酶、單鏈結合蛋白的作用
(3) DNA新鏈合成的方向
(4) 復制的具體過程:起始、RNA引物的形成、DNA鏈延伸、終止
(5) RNA合成的原料
(6) RNA聚合酶亞基的組成
第九章 蛋白質生物合成
(一)自學目標與要求
1. 重點:
(1) 三種RNA在蛋白質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2) 氨基酸的活化過程
(3) 肽鏈延長的反應步驟
(4) 比較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蛋白質合成的特點
(5) 蛋白質合成后的加工方法
2. 一般了解
(1) 核糖體大小亞基的作用
(2) 各種輔因子的作用
(3) 核糖體的結構與組成
(4) 蛋白質構象的形成
3. 一般掌握
(1) 蛋白質合成的起始和終止
(2) 加工修飾的方法
4. 熟練掌握:
(1) mRNA是蛋白質合成的模板
(2) tRNA是活化氨基酸的運載工具
(3) rRNA是蛋白質合成的場所
(4) 肽鏈延長階段包括進位、轉肽、移位三大步驟及這些步驟的反應過程
(二)本章課程內容
第一節 蛋白質合成體系的組分
第二節 蛋白質的合成過程
(三)考核知識點
1. 密碼子、簡并密碼子、同義密碼子的概念
2. 代表氨基酸的密碼子數量和起始密碼子和終止密碼
3.密碼子的重要性質
4.mRNA、rRNA、tRNA在蛋白質合成中的作用
5.參與蛋白質合成的輔因子
6.氨基酸的活化過程
7.蛋白質合成的主要步驟
8.肽鏈延長的反應過程
9.真核生物與原核生物合成特點的比較
10.蛋白質合成后的加工修飾方法
(四)考核要求
1. 識記:
(1) tRNA攜帶AA的位置
(2) 核糖體的結構和組成
(3) 各種輔因子的作用
(4) 氨酰tRNA與mRNA及核糖亞基的結合過程
2.理解:
(1) 密碼子、簡并密碼子、同義密碼子的概念
(2) 代表氨基酸的密碼子數量
(3) 起始密碼子和終止密碼
(4) 密碼子的重要性質
(5) 肽鏈延長階段的進位、轉肽、移位的概念
(6) 蛋白質合成中的能量供體
(7) 蛋白質合成后加工修飾過程
第十章 代謝調控
一、自學目標與要求
1. 重點:
(1) 掌握糖與蛋白質、蛋白質與脂、糖與脂的相互轉化過程及轉化過程的關鍵物質
(2) 掌握核酸與糖、脂、蛋白質的關系
(3) 各代謝途徑的酶在細胞中的定位
(4) 酶合成的誘導和阻遏
(5) 操縱子結構與功能
(6) 酶原激活過程和酶分子的修飾作用
(7) 掌握反饋抑制的類型
2.一般了解
底物濃度對代謝作用的影響
葡萄糖效應及降解物阻遏
(3) 核苷酸及其衍生物在代謝中的重要作用及三羧酸循環在四大生物分子代謝中的作用
3.一般掌握:
(1) 糖與脂、糖與蛋白質、蛋白質與脂類代謝的相互轉化過程
(2) 酶原的激活及酶分子的修飾
(3) 級聯放大系統
4.熟練掌握:
(1) 糖與脂、糖與蛋白質、蛋白質與脂類代謝的相互轉化過程及轉化過程的關鍵物質
(2) 主要代謝途徑的關鍵酶
(3) 操縱子的結構與功能
(4) 酶合成的誘導與阻遏
(5) 反饋抑制作用的類型
(6) 各代謝途徑的酶在細胞中的定位及定位的意義
(二)本課程內容
第一節 物質代謝的相互關系
第二節 底物供應的調節
第三節 細胞結構對代謝調節的分隔控制
第四節 酶合成的調節
第五節 酶活性的調節
(三)考核知識點
1.糖與脂、糖與蛋白質、蛋白質與脂類代謝的相互轉化的關鍵物質
2.各代謝途徑的酶在細胞中的定位
3.操縱子概念及操縱子模型
4.酶生成的誘導與阻遏作用
5.反饋抑制的類型
6.關鍵酶、誘導酶、阻遏作用、反饋抑制、反饋激活、順序反饋作用、積累反饋作用、協同反饋作用、操縱子、酶原激活概念
(四)考核要求
1.識記:
(1)酶在細胞中的定位及定位的生理意義
(2)底物濃度對代謝作用的影響
2.理解:
(1)丙酮酸、a-酮戊二酸、草酰乙酸是糖與脂物質代謝的關鍵物質
(2)乙酰CoA是脂與糖轉化的關鍵物質
(3)乙酰CoA、丙酮酸、草酰乙酸和a-酮一酸是脂與蛋白質轉化的關鍵
(4)各代謝途徑的酶在細胞中的定位。線粒體內主要有三羧酸循環、脂肪酸b-氧化、電子傳遞系統;細胞質內主要有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徑、脂肪酸合成;細胞核內有DNA、RNA的生物合成等。
(5)操縱子是基因表達的協同單位,包括在功能上彼此有關的結構基因、啟動子和操縱基因組成
(6)反饋抑制作用有積累反饋抑制、協同反饋抑制和順序反饋抑制
三、有關說明與考核實施要求
(一)編制本大綱目的和作用:本課程考試大綱是根據自學考試計劃,結合自學考試特點而編寫的。其目的是對個人自學、社會助學和本課程命題進行指導和規定。
本課程考試大綱明確了課程學習內容以及深廣度。規定了課程自學考試的范圍和標準,因此它是選用或編寫自學考試教材和輔導書、社會助學、自學、命題的依據。
(二)本大綱與教材的關系
本大綱與所選用教材的基本內容一致。教材知識內容只是大綱的擴展與發揮,故自學、命題應以本大綱為依據,教材為范圍。
選用的參考教材為自學教材同類,內容基本一致。只是作者不同,有頂替自學教材的作用。
(三)自學教材與參考教材
1.自學教材:生物化學(第二版)主編:古練權 2011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參考教材:基礎生物化學 主編:郭藹光 2000 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自學要求與自學方法
本大綱的課程基本要求是依據專業計劃和專業培養目標而確定的,明確了課程的基本內容以及應掌握的程度。考核知識點是課程的主體,因此,課程基本內容掌握程度、課程考核知識點是考核的主要內容,
在自學要求中,對自學教材各章、節內容掌握的程度要求由低到高分為四個層次,分別是了解、理解、掌握、熟練掌握。
為有效地指導個人自學與社會助學,本大綱對各章節指明了重點和難點。
本課程為6學分,不含實驗學分。
自學方法:生物化學的分子結構、代謝途徑的反應步驟多而復雜,自學者應先將靜態部分很好的掌握以后才能學好動態生物化學,即四大生物分子的代謝過程。如:學習蛋白質化學一章首先要掌握氨基酸結構的通式,在通式的基礎上再記憶由通式衍生的簡單氨基酸結構。如丙氨酸,再由丙氨酸衍生的含S的半胱氨酸、含羥基的絲氨酸等,然后在這些簡單的氨基酸結構的基礎上再記一些較復雜的結構,有了這些結構基礎才能對氨基酸的性質和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進行理解。核酸、蛋白質、脂類、糖類的代謝過程都不是孤立進行的,而是相互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在學習過程中要掌握相互之間有關聯的關鍵物質,掌握這些關鍵物質可以從哪里來,又可以往哪里去,這樣才有利于學習過程中的理解和記憶。生物化學的概念很多,自學者對大綱提出的概念一定要重點記憶,因為只有在概念清楚的基礎上才能對代謝途徑有較深入的理解。
(五)對社會助學的要求
本課程為60學時,助學中主要輔導考核知識點的重點和難點。在考核知識點的基礎上加深對知識內容的深入理解與記憶。
(六)對考核內容與考核目標的說明
本課程以學生學習和掌握的知識內容作為考試內容,體現在各章節的考核知識點中。由于各知識點在課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識自身特點不同,故分別按兩個認識層次確定其考核要求,少數章節有三個認識層次,從低到高依次是:
識記:要求應考者能夠對該知識點,如概念、性質等有清晰的認識,并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領會:要求應考者能夠對該知識點,在識記的基礎上有一定的理解,清楚地知道與有關知識點的聯系與區別,并能做出正確的表述和解釋
簡單應用:要求應考者能夠對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在其它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中。
(七)關于試卷結構及考試的有關說明
1、本大綱各章所規定的考核要求中各知識點都是考試的內容。試題覆蓋到章,適當突出重點章節,加大重點內容的覆蓋密度。
2、命題不應有超出大綱中考核知識點范圍的試題,考核目標不得高于大綱中所規定的相應最高能力層次要求。
3、“識記”、“領會”、“簡單應用”、“綜合應用”四個認知層次的試題在試卷中所占的分數比例依次約為:20%、30%、30%、20%。
4、試題的難度可分為:容易,中等偏易、中等偏難,難;它們在試卷中所占分數比例依次大致為:20%、30%、30%、20%。
5、試題的題型有: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名詞解釋題、簡答題、論述題。
6、考試方式為筆試、閉卷;考試時間為150分鐘;60分為及格線??荚嚂r只允許帶鋼筆或圓珠筆、2B鉛筆和橡皮。
附錄: 題型舉例與規范。舉例如下:
一、單項選擇題
下列帶-OH的氨基酸是:
A. 絲氨酸 B. 丙氨酸 C. 亮氨酸 D. 苯丙氨酸
二、多項選擇題
酶定位在線粒體內的代謝反應是:
A. 乙醛酸循環 B. 三羧酸循環 C. 糖酵解
D. 脂肪酸β-氧化 E.磷酸戊糖途徑
三、名詞解釋
生物氧化
四、判斷說明題
30.20種氨基酸都具有旋光性
五、簡答題
DNA與RNA的二級結構有何異同?
六、論述題
為什么說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不是脂肪酸氧化的逆轉?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新聞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