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自考02674植物病蟲害防治考試大綱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課程考試大綱
第一部分 課程性質與目標
一、課程性質與特點
《植物病蟲害防治》是研究植物病害的癥狀、病因、發生發展規律和與農業有關的主要害蟲種類、形態特征、為害情況與發生規律及控制植物病蟲害的策略、措施和方法的一門科學,它也是一門具有廣泛理論基礎的應用學科。
二、課程目標與基本要求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大田作物、果樹、蔬菜等重要植物病害的癥狀識別,病原鑒定,病害發生、發展規律及綜合防治措施; 同時使學生能夠掌握昆蟲學的基本理論知識,識別農作物常見的重要害蟲,了解其生物學特性及發生與環境條件的關系、預測預報和防治方法等,以期達到農作物的控害、高產和優質的目的。
三、與本專業其他課程的關系
學習本課程的先期課程有作物栽培學,其后續課程有花卉病蟲害防治等。
第二部分 考核內容與考核目標
第一章 緒論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學習本章內容,要求了解植物保護的一般概念, 植物保護的對象、目的。掌握植物保護學的研究內容。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植物保護學的研究內容。(重點)
識記:農業有害生物。
理解:有害生物的生物學,有害生物發生規律與災害預測。
應用:有害生物防治措施和策略。
(二)植物保護學的概念。(次重點)
識記:植物保護,有害生物。
理解:植物保護的對象、目的。
應用:植物保護的方式。
(三)植物保護的社會責任。(一般)
理解:植物保護與農業生產;植物保護與生態環境。
第二章 植物病害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學習本章內容,要求掌握植物病害的致病因素,植物病害的形成和法展。植物病害的類型。掌握病原物的侵染過程,侵染途徑。了解病原物的傳播方式;掌握植物病害的診斷方法。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病原物的侵染過程和病害循環;植物病害的診斷。(重點)
識記:病原物的侵入前期、侵入期、潛育期、發病期。
理解: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病原物的傳播;病原物的初侵染與再侵染。
應用:柯赫法則;侵染性病害的特點與診斷;非侵染性病害的特點與診斷。
(二)植物病原物。(次重點)
識記:寄生性、寄生物、寄主、活體營養生物、死體營養生物、致病性、真菌、營養體、繁殖體、原核生物、病毒、線蟲、寄生性種子植物。
理解:植物病原真菌的一般性狀;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類群;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一般性狀;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類群;植物病毒的形態、結構與組分,復制和增殖,移動和傳播;植物線蟲的一般性狀;寄生性種子植物的一般性狀。
應用:植物病毒的主要類群;植物線蟲的主要類群;寄生性種子植物的主要類群。
(三)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一般)
識記:植物病害;“病三角”;癥狀。
理解:病狀類型;病征類型;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
第三章 植物蟲害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要求掌握昆蟲外部形態的構造和內部各器官的位置及功能,了解昆蟲的生殖方式,昆蟲的主要習性,掌握與農業有關所屬昆蟲重要目的形態特征及各種環境因子對農業昆蟲生長發育的影響。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昆蟲的口器;昆蟲的發育和變態;農業昆蟲有關所屬重要目的形態特征;與農業昆蟲有關的生態因子;農業害螨。(重點)
識記:昆蟲;變態;齡期;補充營養;性二型;多型現象;世代;年生活史;世代重疊;有效溫區;螨類的形態特征。
理解:昆蟲咀嚼式、刺吸式口器的構造及其為害癥狀;昆蟲變態主要二種類型的不同點;不同溫區昆蟲的反應;天敵與害蟲之間的關系;直翅目、同翅目、半翅目、纓翅目、鞘翅目、鱗翅目、膜翅目、雙翅目昆蟲的分類特征及其代表種類;農業害螨的主要類群。
應用:了解昆蟲口器類型和為害特點在害蟲防治上的意義;研究昆蟲年生活史的重要意義。
(二)昆蟲體壁的構造和功能;昆蟲的體腔和內部器官;昆蟲的生殖方式;螨類的生物學特性。(次重點)
識記:體腔;孤雌生殖;卵胎生;多胚生殖;休眠;滯育。
理解:昆蟲各內臟器官在體腔內的位置、構造和功能;昆蟲生殖方式的類型及其特點;螨類的生殖與發育;螨的世代和生活史;農業螨類的食性;主要農業害螨及其危害。
應用:體壁的構造與害蟲防治的關系;昆蟲休眠與滯育對害蟲測報和防治的意義
(三)昆蟲體軀的構造。軟體動物及其危害。(一般)
識記:單食性;寡食性;多食性;雜食性;趨光性;趨化性。
理解:昆蟲觸角、足、翅的構造、類型和功能;福壽螺、灰巴蝸牛和同型巴蝸牛、蛞蝓。
應用:福壽螺、灰巴蝸牛和同型巴蝸牛、蛞蝓的防治。
第四章 農田草害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學習本章,要求了解雜草的概念,雜草的適應性;掌握雜草生態學特性和中國農田雜草發生、分布規律;進一步掌握雜草的分類。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雜草的生態學。(重點)
識記:雜草生態學;化感作用。
理解:雜草種子休眠的生理生態;雜草種子萌發的生理生態;雜草的種子庫;雜草的種群動態;雜草與作物間的競爭;雜草的競爭臨界期和經濟閾值;化感作用化合物及其來源;化感作用的機理和意義。
應用:中國農田雜草群落的發生分布規律。
(二)雜草的分類及主要雜草。(次重點)
識記:雜草的形態學分類;雜草的生物學特性分類;雜草的系統學分類;雜草的生境生態學分類。
理解:雜草種類:禾本科、莎草科、澤瀉科、莧科、菊科、十字花科、石竹科、藜科、菟絲子科、大戟科、豆科、千屈菜科、蓼科、雨久花科、馬齒莧科、眼子菜科、茜草科、玄參科。
(三)雜草的概念及其生物學特性。(一般)
識記:雜草;雜草的抗逆性,可塑性,雜合性,擬態性,生長勢。
理解:雜草的繁殖能力。
第五章 農業鼠害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學習,要求了解鼠類的基本概念,掌握鼠類的形態特征和生物學習性,掌握它們在不同作物上的為害特點及其鼠害的防治策略。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鼠害及其防治。(重點)
識記:主要農作物鼠害的特點。
理解:小麥鼠害,水稻鼠害,玉米鼠害,棉花鼠害,蔬菜鼠害,果樹鼠害。
應用:鼠害的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
(二)鼠類的形態特征及生物學習性(次重點)
識記:鼠類的概念;鼠類的外部形態、骨骼形態、牙齒及齒式。
理解:鼠類的棲息地及洞穴;鼠類的活動與取食;鼠類的生長與繁殖;鼠類的行為與通訊;鼠類的越冬與冬眠。
(三) 中國主要的農林牧害鼠。(一般)
識記:中國主要的農林牧害鼠。
第六章 農業有害生物的發生規律及預測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學習本章內容,要求了解病原生物的侵染循環和流行規律以及害蟲的種群消長規律和消長型;掌握有害生物調查的依據。掌握蟲害預測和病害預測的內容以及雜草群落演替規律和農田鼠害的防治。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植物病害的流行;植物病蟲害預測;農田鼠害預測。(重點)
識記:病害流行的概念、類型;空間分布;病蟲害預測的內容;農田鼠情調查。
理解:植物病害流行因素;流行主導因素分析;病蟲害的空間分布;病蟲害預測時限于預測類型。
應用:病蟲害調查取樣方法;調查的類別;田間病、蟲情的表示方法;病害預測的依據和預測方法;害蟲預測方法;農田鼠種調查方法;種群密度調查方法;繁殖強度調查;年齡組成調查;鼠害損失調查;鼠害預測技術。
(二)植物害蟲種群動態。(次重點)
識記:種群;種群特征;種群結構;昆蟲種群消長;種群生長型。
理解:昆蟲種群季節性消長類型;種群季節性消長主導因素;影響種群動態的因素。
應用:指數增長模型;邏輯斯諦模型;種群數量動態基本模型;生物表在昆蟲種群動態研究中的應用。
(三)雜草群落演替與種群動態。(一般)
識記:雜草群落演替。
理解:影響雜草群落演替的因素;不同除草劑導致農田雜草群落的演替。
應用:農田雜草群落演替的對策;雜草種群動態預測。
第七章 農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術與策略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農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術與策略是植物保護研究的核心。學習中要求了解病蟲害綜合防治的概念,掌握綜合防治的主要措施。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植物檢疫;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重點)
識記:植物檢疫;植物檢疫的重要性;疫區、非疫區;疫情;產地檢驗、關卡檢驗、隔離場圃檢驗;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原理;物理防治;農藥的種類及作用特點。
理解:有害生物的風險評估與檢疫對象的確定;疫區和非疫區的劃分;植物檢驗處理的基本原則;生物防治途徑。
應用:植物及植物產品的檢驗與檢測;疫情處理;農業防治的主要技術措施;生物防治技術的應用;人工機械防治;誘殺法;溫控法;隔離法;輻射法;農藥使用的方法及機械。
(二)植物檢疫的特點;作物抗害品種的利用。(次重點)
識記:植物檢疫法;垂直抗性;水平抗性。
理解:植物檢疫法的制定與實施;植物的抗害性與抗害機制;生物防治的特點;農藥的劑型;化學防治的特點。
應用:作物抗害品種的選育;作物抗害品種的利用;農藥的合理應用;農藥的安全使用。
(三)有害生物的防治策略。(一般)
識記:綜合防治的類型。
理解:綜合防治體系的管理目標。
應用:綜合防治體系的構建。
第八章 主要作物病蟲害綜合治理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學習本章內容,要求掌握水稻、小麥、棉花、果樹、蔬菜等作物重要病蟲害種類及其發生特點;了解不同作物以及不同的生態環境具有不同的病蟲害,而不同的病蟲害具有不同的發生和危害特點。能夠根據不同作物病蟲害發生危害的特點,從作物布局、品種選擇、土壤耕作、田間管理等多方面考慮,選擇最優的防治方法,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水稻重要病蟲草害種類及防治;小麥主要病蟲草害及其發生特點;小麥病蟲草害的綜合防治;棉花主要病害及其發生危害特點;蘋果病蟲害綜合治理;柑橘病蟲害;茄科蔬菜病蟲害;十字花科蔬菜病蟲害。(重點)
識記:稻白葉枯病、稻瘟病、稻紋枯病、稻粒黑粉病、稻細菌性條斑病、褐飛虱、白背飛虱、灰飛虱、水稻螟蟲、禾本科雜草、莎草科雜草、闊葉雜草;小麥銹病、小麥白粉病、小麥紋枯病、小麥赤霉病;棉立枯病、棉炭疽病、棉紅腐病、黑斑病、角斑病、莖枯病、枯萎病、黃萎病、棉疫病、黑果病、紅粉病;蘋果主要病蟲害;柑橘主要病蟲害;茄科蔬菜主要病蟲害;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蟲害。
理解:水稻三大病害(白葉枯病、稻瘟病、紋枯病) 的癥狀識別、發生流行規律和綜合防治措施;三種稻飛虱(褐飛虱、白背飛虱、灰飛虱)生活習性的異同;影響水稻飛虱種群消長的因素;棉花主要病害發生危害特點;蘋果主要病蟲害為害特點及發生規律;柑橘主要病蟲害為害特點及發生規律;茄科蔬菜主要病蟲害為害特點和發生規律;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蟲害為害特點和發生規律。
應用:以褐飛虱為例,其蟲情調查和預測的“兩查兩定”的具體方法和內容;稻田雜草防除。小麥不同種植階段的防治措施;棉花病害綜合治理;蘋果主要病蟲害綜合治理技術;柑橘主要病蟲害綜合治理技術;蔬菜主要病蟲害綜合治理措施。
(二)惡苗病、稻曲病、三化螟、二化螟。小麥主要害蟲;棉花主要害蟲;梨樹病蟲害;葫蘆科蔬菜病蟲害。(次重點)
識記:蟻螟;小麥病毒病、小麥黑穗病、地下害蟲;棉花種蠅、地老虎、蝸牛、棉蚜、棉薊馬、紅蜘蛛、棉盲蝽、棉鈴蟲、紅鈴蟲、金剛鉆、玉米螟、棉大卷葉蟲、棉小造橋蟲、棉葉禪;梨樹主要病蟲害;葫蘆科蔬菜主要病蟲害。
理解:惡苗病、稻曲病的癥狀識別、發生流行規律和綜合防治措施;二種水稻螟蟲(三化螟、二化螟)生活習性的異同;小麥主要害蟲的識別;棉花主要害蟲發生危害特點;梨樹主要病蟲害的危害特點及發生規律;葫蘆科蔬菜主要病蟲害為害特點和發生規律。
應用:以三化螟為例,進行“兩查兩定”的蟲情調查與測報的具體方法和內容;小麥主要害蟲的防治措施;棉花蟲害綜合治理;梨樹主要病蟲害綜合治理技術。
(三)其他常見水稻病蟲害。小麥的主要雜草;棉花主要草害發生危害特點;葡萄病蟲害;其他重要蔬菜病蟲害;設施農業。(一般)
識記:稻縱卷葉螟、稻病毒病、稻細條病、胡麻斑病、黑尾葉蟬、白翅葉蟬、稻薊馬;棉花主要害草;葡萄主要病蟲害;菜豆銹病、菜豆炭疽病、韭菜灰霉病、豌豆潛葉蠅、豇豆野螟;設施農業的概念。
理解:稻細條病、胡麻斑病、病毒病、稻縱卷葉螟、黑尾葉蟬、白翅葉蟬、稻薊馬、直紋稻弄蝶、中華稻蝗的主要識別特征;小麥主要雜草種類與危害;小麥主要雜草的發生特點;葡萄主要病蟲害為害特點及發生規律;菜豆銹病、菜豆炭疽病、韭菜灰霉病、豌豆潛葉蠅、豇豆野螟為害特點及發生規律;設施農業的特征、類型。
應用:稻細條病、胡麻斑病、病毒病、稻縱卷葉螟、黑尾葉蟬、白翅葉蟬、稻薊馬、直紋稻弄蝶、中華稻蝗的防治方法;小麥主要雜草的防治措施;棉花草害綜合治理;葡萄主要病蟲害危害綜合治理技術;菜豆銹病、菜豆炭疽病、韭菜灰霉病、豌豆潛葉蠅、豇豆野螟綜合治理技術;設施植物病蟲害綜合治理。
第九章 植物保護技術推廣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學習本章,要求了解中國植物保護技術推廣體系以及植物保護技術推廣主要任務。掌握植物保護技術推廣的具體形式。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植物保護技術的推廣形式。(重點)
識記:植物保護技術推廣。
理解:服務式技術推廣;行政式技術推廣。
應用:教育式技術推廣。
(二)植物保護技術推廣體系。(次重點)
識記:植物保護技術推廣體系。
應用:植保技術推廣管理。
理解:植保教育;植保科研;植保器材供應。
(三)植物保護器材的管理與銷售。(一般)
識記:植保器材。
理解:農藥的產品管理。
應用:農藥的生產和銷售管理。
第三部分 有關說明與實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層次表述
本大綱在考核目標中,按照“識記”、“理解”、“應用”三個能力層次規定其應達到的能力層次要求。各能力層次為遞進等級關系,后者必須建立在前者的基礎上,其含義是:
識記:能知道有關的名詞、概念、知識的含義,并能正確認識和表述,是低層次的要求。
理解:在識記的基礎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關概念、原理、方法的區別與聯系,是較高層次的要求。
應用:在理解的基礎上,能運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聯系學過的多個知識點分析和解決有關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是最高層次的要求。
二、教材
指定教材:《植物保護學通論》 高等教育出版社 韓召軍 主編 第二版 2012年
三、自學方法指導
1、在開始閱讀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閱大綱中有關這一章的考核知識點及對知識點的能力層次要求和考核目標,以便在閱讀教材時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2、閱讀教材時,要逐段細讀,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個知識點,對基本概念必須深刻理解,對基本理論必須徹底弄清,對基本方法必須牢固掌握。
3、在自學過程中,既要思考問題,也要做好閱讀筆記,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這可從中加深對問題的認知、理解和記憶,以利于突出重點,并涵蓋整個內容,可以不斷提高自學能力。
4、完成書后作業和適當的輔導練習是理解、消化和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環節,在做練習之前,應認真閱讀教材,按考核目標所要求的不同層次,掌握教材內容,在練習過程中對所學知識進行合理的回顧與發揮,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解題時應注意培養邏輯性,針對問題圍繞相關知識點進行層次(步驟)分明的論述或推導,明確各層次(步驟)間的邏輯關系。
四、對社會助學的要求
1、應熟知考試大綱對課程提出的總要求和各章的知識點。
2、應掌握各知識點要求達到的能力層次,并深刻理解對各知識點的考核目標。
3、輔導時,應以考試大綱為依據,指定的教材為基礎,不要隨意增刪內容,以免與大綱脫節。
4、輔導時,應對學習方法進行指導,宜提倡"認真閱讀教材,刻苦鉆研教材,主動爭取幫助,依靠自己學通"的方法。
5、輔導時,要注意突出重點,對考生提出的問題,不要有問即答,要積極啟發引導。
6、注意對應考者能力的培養,特別是自學能力的培養,要引導考生逐步學會獨立學習,在自學過程中善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做出判斷,解決問題。
7、要使考生了解試題的難易與能力層次高低兩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個能力層次中會存在著不同難度的試題。
8、助學學時:本課程共4學分,建議總課時72學時,其中助學課時分配如下:
章 次 | 內 容 | 學 時 | |
第一章 | 緒論 | 3 | |
第二章 | 植物病害 | 8 | |
第三章 | 植物蟲害 | 8 | |
第四章 | 農田草害 | 6 | |
第五章 | 農業鼠害 | 6 | |
第六章 | 農業有害生物的發生規律及預測 | 10 | |
第七章 | 農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術與策略 | 10 | |
第八章 | 主要作物病蟲害綜合治理 | 18 | |
第九章 | 植物保護技術推廣 | 3 | |
合 計 | 72 |
五、關于命題考試的若干規定
(包括能力層次比例、難易度比例、內容程度比例、題型、考試方法和考試時間等)
1、本大綱各章所提到的內容和考核目標都是考試內容。試題覆蓋到章,適當突出重點。
2、試卷中對不同能力層次的試題比例大致是:"識記"為15 %、"理解"為 30 %、"應用"為 55 %。
3、試題難易程度應合理:易、較易、較難、難比例為2:3:3:2.
4、每份試卷中,各類考核點所占比例約為:重點占65%,次重點占25%,一般占10%。
5、試題類型一般分為: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名詞解釋題、簡答題、論述題。
6、考試采用閉卷筆試,考試時間150分鐘,采用百分制評分,60分合格。
六、題型示例(樣題)
一、單項選擇題
1、 下列不是水稻害蟲的是 。
A. 褐飛虱 B. 松毛蟲 C. 菜粉蝶 D. 柱蛀螟
2、下列內分泌器官中,能分泌蛻皮激素的是 。
A 神經分泌細胞 B 咽側體 C 前胸腺 D 心側體
二、多項選擇題
3、 昆蟲觸角的功能有 。
A. 嗅覺 B. 聽覺 C. 味覺 D. 驅趕 E. 捕食
4.昆蟲的中樞神經包括 。
A 腦 B 腹神經索 C 口道神經 D 外周神經系
三、名詞解釋題
5、 世代
6、年生活史
四、簡答題
7、 簡述傳染性病害與非傳染性病害的區別。
8、從菌源數量、氣候條件、栽培技術和品種方面簡述水稻紋枯病的發病因素。
五、論述題
9、試述植物病害的發生、發展與流行的一般規律。
10、論述病蟲害的農業防治措施。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新聞頭條